还有一些多SKU发货的产品,一个货件可能被分了三四个仓库,每个仓库还都是差不多的数量,你说气人不气人。
亚马逊的新总裁为了业绩也是快疯了,Vine也要重新收费了,发货也逼着你用亚马逊AGL锁仓,后面不知道还有什么其他的幺蛾子。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分仓的“前世今生”,以及大家常用的避免分仓的手法有哪些。
分仓,又名“分布式仓储布置”,意思就是亚马逊会把大家的一批货件随机的分往N个亚马逊FBA仓库。
分仓,毫无疑问,会加重大家的发货成本,在国际物流持续不稳的情况下,这个成本的提升可能是很大的。
有些卖家可能会问,亚马逊为什么要加重我们卖家的负担呢?
原因很简单,因为分仓对亚马逊是有好处的。
亚马逊在全美正在推行“一日达”服务,现在各大城市已经基本落实了,还有很多小地方并未推广开来。
当你的产品被分布到N个FBA仓库时,无疑是有利于亚马逊在全美各个城市之间进行调拨的。
所以现在不光是分仓的问题,还有就是“预留库存”的问题,很多卖家的产品已经被FBA仓库接收,但是可售库存一直是变来变去。
一些库存总是在“转运中”的状态中,让本来有货的产品却变成了一直预售的状态。
这个转运状态,就是你的货件在美国各个FBA仓库之间在来回运转,以支持其“一日达”的产品调拨。
亚马逊现在的智能调拨系统,对卖家的货件调拨会更智能,比如夏季,哪几个州的户外用品销量好,就会把户外的相关产品大部分都调往那几个州。
再比如到了雨季,降雨多的地区的FBA仓库,关于雨具的相关产品,FBA货件被分配的几率就会更高。
除了这个智能算法的原因,影响货件分配的因素还有货件本身的属性。
比如亚马逊有很多的FBA仓库,只接受大件产品,还有很多的FBA仓库,只接受涉及敏感词的危险品等。
不管亚马逊是如何考虑的,分仓确确实实会增加卖家的成本,打乱卖家的计划!
既然分仓这么“恶心”,那么大家对抗分仓的方法主要有哪些?
1、合仓
这个是付费的,也是卖家最不情愿去尝试的。
合仓的费用是属于阶梯价格,初始的起步价格是0.3美金一件,如果不是小件产品,成本增加还是不小的。
这个合仓要提前去卖家后台进行设置,合仓仅对设置完毕后创建的货件有效。
2、锁仓
这个说的就是亚马逊的AGL头程物流,官方介绍使用该物流可以锁定某些FBA仓库。
从图中可以看到,亚马逊介绍说是标准件可以锁定ONT8、LGB8、SMF3、LAX9四个仓库,其中ONT8是国内卖家用的比较多的FBA仓库。
但是在实践中,往往AGL分到仓库不止这四个,EWR7、TPA1等等偏远仓库,也被分了不少AGL货件。
这个成本就会增加不少。
而且,对于新手来说,AGL的注册和上传步骤着实有点点复杂,第一次使用时可能会让你崩溃到哭。
3、虚增发货数量
这个在两年前还是非常好用的,先虚增一下发货数量,分仓后再选择性发货,多出的货件直接删除。
但是,现在这种方式的弊端开始显现,一是亚马逊会对你进行警告,二是你的库容可能会被短暂的限制。
所以,这种方法大家还是要慎用,慎用!
4、更改发货地址
这个也是很多卖家屡试不爽的方法,把自己的发货地址改为某FBA仓库附近,然后点击发货。
然后亚马逊系统根据就近原则,会把你的货件分到你填写的美国地址附近的FBA仓库。
但是现在这种方法用的人太多了,成功率也已经低到可怜了。
亚马逊就是这样,一旦某方法用到人过多,这个方法基本上就离死亡不远了。
5、新的发货方式
这是最近卖家用的最多的对抗分仓的方式,成功率没有100%,但是至少在50%以上。
这种就是亚马逊新的发货方式:Send to Amazon。
在管理亚马逊货件的左上角,找到“Send to Amazon”,然后开始你的货件创建。
有时候用传统的发货方式被分仓的情形下,用此方法可以神奇的避免分仓。
6、重新规划尺寸
这种主要适用于多sku发货的场景。
如果你创建的多SKU混装发货,且混装产品中有多个产品超出了标准货件的范围。
可以试着把产品的尺寸先改为统一标准件尺寸,然后就可以避免同批货件中的大件产品被分出去。
不过这个方法也不是百分百靠谱,因为有些产品是补货产品,产品属性已经在亚马逊的系统里留下了纪录,一般多SKU的混装新品初次发货时可以尝试以下这种方法。
7、不断刷新
这种方法也有成功的人,但是总体上来说成功率不高。
一种是分仓后不提交货件,过24小时候退回再试一次。
还有一种是不提交货件,直接退回以后重新提交一次。
8、总数法
这种方法就是先确定好一个发货总数,比如你要发2箱货,一箱60个总数就是120个。
那么当你创建货件的时候,包装类型就选择选原厂发货,箱数只填1箱,产品数量就填120,这样子总数还是120个。
然后,重点来了,流程到了最后,再修改为正确的装箱个数和件数。
不过,这种方式只适用于旧版的FAB发货流程,而且也有收到系统警告的可能。
以上8种,就是目前大家用的最多的对抗分仓的方式,有些风险高些无需付费,有些风险低些但是需要付费。
卖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不断尝试,选择适合自己现状的方式。
来源:亿邦动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