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时间7月19日,亚马逊正式起诉了超过1万名Facebook群主,这是亚马逊有史以来最大的针对海外测评人的法律诉讼,这将对每个中国卖家而言意味着什么,今天的文章Bamboo将为大家进行详细分析。
第一部分 悍然大波,超1万FB群主被起诉
根据CNBC的报道,亚马逊在美国时间上周二在西雅图法院对超过1万名涉及到Facebook送测群组的管理员发起了司法诉讼。
报道中的记住数据非常惊人:
(1)被起诉的人数超过1万
(2)其中被重点起诉的Facebook小组有Amazon Product Review(4.3万人)、Amazon Varified Buyer & Seller(2500人)
(3)Facebook已经关闭了超过5000个涉及测评的小组,并在对剩下的小组行为进行审核
同时,亚马逊虽然暂时无法估计涉及虚假交易的具体金额,但是相关数字很有可能将是一个天文数字。
从起诉费来说,在美国法院的诉讼非常昂贵,而且涉及到起诉前的证据搜集,所以从亚马逊的这次海量诉讼而言,可见亚马逊对于任何虚假评价已经决定不留杀的片甲不留。
第二部分 亚马逊想从司法诉讼得到什么?
由于Facebook许多信息并不对外公开,所以获得每个小组的具体联系人和聊天记录并不简单,同时Facebook在2020年开始已经禁止通过其平台用免费产品换取评价,如果侦察到Review、Rating、Amazon等信息账户将被直接审核和关闭,所以许多测评小组变为了隐秘小组,并在聊天时用Re**w等字符代替评价单词。
根据亚马逊的说明,亚马逊已经和Facebook成立了一个共同的审查小组,并将通过诉讼掌握到相关社群的违规违法证据。
从诉讼步骤来说,亚马逊首先需要:
1、确定这些小组的每一个人的实际身份;
2、了解所有涉及评价的非法所得,这往往包括$5-20美金的评价获取佣金
3、所有小组内的历史记录,包括产品刊登信息和评价获取信息
按照Bamboo对于美国类似司法起诉案的了解,如果说亚马逊第一步是针对Facebook小组群主的起诉,那么相信第二步将针对所有参与测评的小组成员,进行起诉,并要求他们向亚马逊支付所有涉及产品的金额和收取的测评佣金,并提供所有通过免费赠送换取产品的亚马逊卖家和产品信息。
第三步亚马逊将针对于相关卖家进行账户审核,并有可能冻结相关卖家的账户。
第三部分 中国卖家应该如何做好应对
如果说事件将按照以上估计的发展,从时间上来说,涉及获取违规评价的中国卖家将会在未来3个月到2年的时间里陆续收到亚马逊的违规评价审核通知。
这里可能大家会有一个担心,就是做亚马逊的基本都会涉及到获取评价的模糊区域,所以以上案件涉及的可能是每一个中国卖家。
但是美国司法体系的每一个案件的判定都要有足够的依据和证据,而这里会涉及到一个时间点,就是亚马逊更新评论政策,并且明确说明通过站外赠送产品、给予折扣或礼品的方式获取评价将被视为违规的日期。当然还有一个时间点是美国法院把以上行为列为虚假交易的时间。
虽然以上2个时间我们并没有看到亚马逊的政策更新和对应日期的历史记录,但是从亚马逊的博客来判断,这个时间应该是2021年6月16日。也就是说,在这个日期之前的站外送测也许不是亚马逊追查的重点,但是亚马逊将删除所有确认的违规评价。
但是,Bamboo建议大家仍然要重视相关司法诉讼的进展,并尽可能做好以下调整:
1、申请新的亚马逊卖家账户
2、将以前账户的品牌经营权授权给新账户
3、新账户跟卖老账户Listing
4、开始用新账户发货,并减少老账户FBA库存
5、让老账户资金尽快回流
第四部分 老卖家和亚马逊自营给新品留出空间
按照以上的推测,今后3个月至2年的时间里,应该陆续有老Listing的评价被移除甚至下架,而同时上周Bamboo也引述界面新闻和华尔街日报的报道,提到亚马逊自有品牌商品数量将从现在开始大幅减少的新闻。
其实从整个亚马逊平台来说,真正对第三方卖家能够造成威胁的是亚马逊的自有品牌。简单来说,大家看一下自己亚马逊精准类目前50名的商品,会发现其中亚马逊销售的产品越来越多。而只要是亚马逊销售的商品,似乎评价数都很大,而且价格非常便宜。
根据华尔街日报的说明,亚马逊做出大幅削减自营品牌商品数量的决定主要出于3点:
贝索斯曾经希望亚马逊的自营品牌占亚马逊市场总销量超过10%,而实际现在仅仅占到1%
许多亚马逊自营品牌亏损严重
美国反垄断法正在调查亚马逊是否通过自己平台的非公开数据对第三方卖家进行不公平竞争
上周有几位卖家在后台上向Bamboo询问,亚马逊自营品牌的撤出是否说明亚马逊的市场现在很难做了。但是Bamboo了解到亚马逊的运营其实犯了一个错误,就是让自己的SKU数量太多,让自己变成了一个铺货型卖家。许多亚马逊自营品牌爆款的商品,如:Amazon Basics电池的利润都被大部分无销量无利润的的商品拖累,而让亚马逊自营的整体运营非常糟糕。
与此同时,华尔街日报也说,亚马逊现在已经开始认为自己应该清晰定位,那就是:自己更是一个促成交易的平台,而不是一个卖家!
而其针对于独立站推出的Buy with Prime将让亚马逊的触角开始伸向每一个独立站。
(来源;是来自猩猩的你)